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2.3小學智育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29
667

第三節 小學智育
一、智育概述
智育是教育者指導和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和發展智能的教育活動,是全面發展
教育要組成部分。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和智能的發展三者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構成了完整的不可割舍的整體。知識是技能的形成和智能發展的基
礎。學生技能的形成要以掌握一定的為基礎,但也需要一定量的練習。發展智能是通過學生主體主動掌握知識的過程來實現的,但知是智能發展的必要條件并非充分
條件,知識的掌握并不必然伴隨智能的發展。技能形成和智能_能夠鞏固知識和促進知識的進一步獲得。成技能的過程,不僅鞏固和應用了知識,而且為進一步理解
知識和獲得新知識創造了條件學生智能的發展。為學生掌握知識的全過程創造了條件。智在形成各種技能中發展起來的。
二、認知發展理論
(一)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他認為。認知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
(二)最近發展區
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如兒童已經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規則: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其意義在于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該看到他仍處于形成狀態、正在發展的過程。
維果斯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走在發展的后面,而應創造最近發展區,從而走在發展的前面,并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維果斯基建議采用支架式教學來幫助學生達到新的發展水平。支架原本指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在這里用來形象地描述一種教學方式:兒童被看成是一座建
筑,兒童的“學”是不斷地、積極地建構著自身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則是一個必要的腳手架,支持兒童不斷地建構自己,不斷地建構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學是以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依據的。支架教學中的“支架”應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建立。通過支架作用不停地將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
更高的水平。
三、認知差異
(一)認知方式差異
認知方式又稱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學生認知方式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沉思型與沖動型、輻合型與發散型、具體型與抽象型四方面。
(二)智力差異
一般認為,智力是個體以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心理活動。人與人的智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主要表現在智力水平、智力類型、智力表現早晚以及性別上的差異。對于智力水平的差異,一般是按照智商的高低進行劃分。
不同個體在智力的類型上也會存在差異,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所強調的那樣,每個人至少有B種智能,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
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智能、自我意識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各種智能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和發揮程度不同,形成智力的類型差異。
智力表現的早晚也存在個別差異,有人在小時候便顯露出高智商,但也有很多人大器晚成。這便是智力表現早晚的差異。
智力的性別差異有兩點基本認識:一是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較均勻,但男性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也就是說,很聰明的男性和很
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比男性多得多。二是男女的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自具有自己的優勢領域。具體來說,男性偏于抽象思維,喜歡數學、物理和
化學等學科。女性擅長于形象思維,喜歡語言、歷史、人文地理等學科。具體到各個不同的年齡階段,男女智力發展速度和水平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女性智力表
現較早,男性智力表現較晚。
四、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的教育意義
(一)、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
1.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特點
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特點主要表現為:
(1)觀察的目的性較差。小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易受外來刺激的干擾,常常在受新異刺激影響時,注意力就會離開觀察的對象:同時,觀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狀況
和個人興趣等因素的制約,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表現更為明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教育的作用下,觀察的目的性將不斷提高。
(2)觀察缺乏精確性。小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動的主要過程,對細小部分則缺乏觀察,則觀察不夠精確。
(3)觀察缺乏順序性。觀察時往往只注意事物較突出的特征,如運動的、較大的、對比明顯的部分,這樣則導致觀察無宇,觀察的結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觀察缺乏深刻性。觀察事物時。小學生還主要以感性經驗為主,缺乏思維活動的參與,使得觀察的深刻性不夠,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和表面特征,難以抓
住事物的本質,只知道“是什么”,缺乏“為什么”的思考,使觀察趨于膚淺,難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并賦予觀察更深刻的意義。
2.小學生記憶力的發展特點
小學生的記憶力較學前兒童在質與量上都有明顯的提高。總的發展趨勢為由無意記憶向有意記憶發展,具體形象記憶仍占主導地位。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2.3小學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