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3我國小學教育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9
594

(三)我國現代小學教育
1.“新學制”——“六三三學制”規定的小學教育
1922年的“新學制”規定小學年限為6年,分為初級小學(4年)和高級小學(2年)。新的課程綱要規定:小學取消修身課,增加公民、衛生課,將手工改為公共藝術,圖畫改為形象藝術:又將初小的衛生、歷史、公民、地理合為社會科;設自然園藝科;將國文改為國語(包括語言、讀文、作文、寫字),體操改為體育。
2.國民政府時期的小學教育——基本沿襲“新學制”,依時事變化
3.新中國的小學教育
(1)1951年《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
原有學制中規定初等學校(小學)修業六年并分為初高兩級的辦法使廣大的勞動人民子女難以受到完整的初等教育。因此,1951年《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規定對兒童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為小學,應給兒童以全面的基礎教育。小學的修業年限是五年,實行一貫制,取消初、高兩級的分段制。入學年齡以七足歲為標準。
(2)1978年以來的小學教育
小學招收6-6.5歲的兒童入學,學制為6年(也可以繼續五年一貫制的試驗)。全日制小學的教育任務是為社會主義祖國培養新生一代,使他們接受中等教育有個良好的基礎。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做出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有步驟地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三、小學教育的基本特征——全民性、義務性和全面性
(一)全民性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從廣義上說,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掃除文盲,從整體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狹義上講,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適齡兒童。小學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
(二)義務性
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智能及身體狀況不允許的例外),只要達到一定年齡,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
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是指依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的特點。
1986年通過的《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要求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該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一項重要的教育法,標志著中國已確立了義務教育制度。雖只有18條,但“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從此成為法定義務,因此,此法的制定也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2006年6月29日,在我國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再次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下簡稱“新《義務教育法》”),對我國義務教育制度進行重新思考和定位。該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由此拉開了我國義務教育向著均衡、公平方向快速發展的序幕。(三)全面性
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既不是就業定向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它是面向全體兒童實施普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發展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提高他們的身體心理素質,使他們具備國民應有的一些基本素質,為他們進一步深造創造條件。小學教育是向全體兒童進行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教育,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做人,奠定學習、生活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講,全面性是專業性的預備。
四、小學教育任務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既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個體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所以,小學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打好基礎,即要求學好語文、數學,打好讀、寫、算的基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使小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自己的手和腦,運用自己的智慧與體力,為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打下基礎。小學教育的具體任務如下:
1.根據童年期兒童的生理發展水平,允許他們進行系統的學習,但不應讓他們過度疲勞和過度緊張。老師應培養小學生坐、立、寫字與看書的正確姿勢,注意鍛煉兒童的小肌肉,逐步鍛煉手部的動作,但應避免劇烈的運動。
2.培養小學生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觀察,引導兒童從知覺事物表面特征發展到知覺事物的本質特征。不斷地向學生提出要求并及時提示,使小學生的有意注意得到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逐步發展邏輯思維的能力。注意培養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
3.使小學生了解學習在人一生中的重大價值,培養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認真學習、積極思考的優良的學習品質。
4.培養小學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發展他們對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對社會上的各種現象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思考,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待社會和人生問題。培養兒童初步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能力。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3我國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