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知識點:認知結構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7-24
829

教師資格證18年下半年考試時間定下來了,11月3日,想要考教師資格證的小伙伴們得抓緊準備了,時間不算充裕,但是也足夠,只要現在開始努力復習教師資格證筆試相關知識,就一定能拿下下半年的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一起來學習教師資格證筆試知識吧!
1、認知結構
認知結構,簡單來說是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廣義上,認知結構是學生已有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及其組織;狹義地說,它是學生在某一學科的特殊知識領域內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及其組織。
2、替代強化
替代強化是指看到別人的行為受到強化因而自己的相應行為傾向間接地受到強化。
3、學習
廣義的學習包含動物的學習和人類的學習,指有機體在后天生活過程中,由于練習或反復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變化。狹義的學習是指學生的學習。
4、規則
以句子或其他符號組合表達的幾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包括原理、法則、公式和定理等。
5、接受學習
接受學習是指由教師向學生提供前人發現、創造、積累的人類的社會經驗,學生把這些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經驗,使其成為自己認知事物、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及發明創造的工具的一種學習方式。簡單地說,接受學習主要是學生通過教師呈現的材料來掌握現成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
6、意義學習
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7、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是社會學習的一種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過觀察他人所表現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發生的替代性學習。
8、先行組織者
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
9、最近發展區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10、學習過程
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
11、自我意識
個體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意識。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
12、中年危機
中年期是一個從成年到老年的過渡時期,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轉折和沖突。來自于自身生理變化方面、家庭生活變化方面和事業變化方面的壓力構成了中年危機。
13、關鍵期
關鍵期是指個體的行為和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時間,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減弱或沒有影響。
14、圖式
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中,圖式是指一個有組織、可重復的行為模式或心理結構,是一種認知結構的單元。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叫做圖式。
15、認知結構
認知結構是指一種反映事物之間穩定聯系或關系的內部認識系統,或者說,是某一學習者的觀念的全部內容與組織。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祝:逢考必過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考試知識點:認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