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素質》考點預測歸納:基本能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6-30
352

考點三 信息處理能力
1.工具書
所謂工具書,是指根據一定的查閱需要,系統匯集有關的知識資料或文獻信息,按便于檢索的方法編排的圖書文獻。
(1)工具書的種類:字典和辭典、書目、索引、年鑒、手冊、年表、圖錄、政書、類書、百科全書。
(2)工具書的結構:序跋、凡例、正文和附錄。
(3)工具書的主要排檢法
2.文獻檢索
(1)文獻檢索的步驟
①分析研究課題;②選擇檢索工具;③確定檢索途徑;④選擇檢索方法;⑤查找文獻線索;⑥索取原始文獻。
(2)文獻檢索的方法
①直接法。直接法是直接利用檢索系統(工具)檢索文獻信息的方法,又分為順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②追溯法。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檢索系統,而是利用文獻后面所列的參考文獻,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獻),然后再從這些原文后所列的參考文獻目錄逐一擴大文獻信息范圍,一環扣一環地追查下去的方法。
③循環法。循環法又稱分段法或綜合法。它是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長補短,相互配合,獲得更好的檢索結果。
3.網絡信息檢索
網絡信息檢索的方法包括:
(1)直接訪問網頁,通過IP地址或UR1地址直接打開網站或網頁。
(2)使用搜索引擎,利用分類目錄或關鍵詞,在特定搜索引擎中查找所需信息,這是目前所使用的最普遍的方式。
(3)通過新聞組搜索,時時跟蹤新聞組動態,是了解學科前沿和熱點問題最便捷的途徑。
(4)通過大型專業數據庫搜索。
(5)通過電子郵箱定制搜索。
4.信息處理
(1)信息的篩選。
(2)信息的加工、整理。
(3)信息的傳遞。
(4)信息的存儲。信息存儲方式可以采用紙、膠卷和計算機作為載體。
5.運用教育測量知識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
(1)教育測量的基礎知識
①教育測量的概念:教育測量是依據編制好的量表(測量工具)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業成績、興趣愛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許多問題的數量化測定。
②教育測量的要素:單位、參照點、量表。
(2)數據整理
①抽樣方法
抽樣方法是從總體所包含的全部個體中隨機地抽出一部分個體作為樣本,用以估計總體情況的一種方法。常用的抽樣方法有以下四種: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群體抽樣。
②集中趨勢分析
算術平均數:算術平均數是所有數據的總和除以總頻數所得的商,簡稱平均數或均數、均值。
方差:方差是各個數據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又叫均方差或變異數。
標準差:方差的算術平方根稱為標準差,用符號S或σ表示。標準差反映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程度。
差異系數:差異系數也是表示一組數據離散程度的,但它沒有計量單位,而是一組數據的標準差與平均數的百分比,因此更多地用于兩組平均數差異比較大的數據之間離散程度大小的比較。
標準分數:標準分數是由均數和標準差規定的相對地位量。它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
標準分數定義為:以標準差為單位標定某一分數離開團體均數的距離。
難度:難度是指題目或者測驗的難易程度,一般用試卷的得分率或答對率(P)表示。難度值在0至1之間,P>0.8時,試題太易;P<0.2時,試題太難。
區分度:區分度是指測驗對考生實際水平的區分程度或鑒賞能力。如果一個題目的測試結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對(得高分),而水平低的考生答錯(得低分),它的區分能力就很強。區分度是題目質量和測驗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要求試題的區分度在0.3以上。
信度:信度是指測量所得的分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程度,即用一個或一組測驗對同一被試群體施測多次,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的程度,以及測驗分數所反映被試真實水平(即真分數)的可靠性程度。信度的高低指標使用信度系數來標示,它的數值在-1~+1之間。
效度:效度是指測試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程度,測試得到的與所要測之問的符合程度,也就是結果和目的的符合程度。
6.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開發
PowerPoint是一種非常方便、簡單的制作幻燈片演示文稿的軟件,在教師教學中的使用非常普遍。
(1)創建一個新的演示文稿
選擇“文件/新建”命令,系統會顯示“新建演示文稿”窗格,即可以創建空白演示文稿、使用設計模版創建演示文稿、根據內容提示向導創建演示文稿、根據現有的演示文稿創建新的演示文稿。
(2)演示文稿的編輯
①占位符中輸入文本。直接單擊占位符中的示意文字,示意文字消失,再輸入所需文字即可,單擊占位符外的區域便退出編輯狀態。
②使用文本框輸入文本。選擇“插入”菜單中的“文本框”命令,根據文本要求,選擇“橫排文本框”或“豎排文本框”,然后再輸入文字。
③設置文本格式:選定需要設置的文本,單擊“格式”工具欄上的相應按鈕,或者選擇“格式/字體”命令,打開“字體”對話框,設置字體、字形、字號、效果、顏色等。
④設置行距、段前距、段后距:選定需要設置的文本,選擇“格式/行距”命令,打開“行距”對話框,設置行距及段前/后間距等。
⑤插入剪貼畫或圖片:選擇“插入/圖片/剪貼畫”命令,打開“插入剪貼畫”對話框,在所需的“文件類型”下選擇需要的剪貼畫,單擊“插入”按鈕即可,或者選擇“插入/圖片/來自文件”命令,找到圖片所在的文件夾,選擇需要插入的圖片,單擊“插入”按鈕。
⑥插入藝術字:選擇“插入/圖片/藝術字”命令,打開對話框后選擇一種藝術字樣式,并進行相應的字體格式設置。
(3)演示文稿的瀏覽
①幻燈片的視圖方式包括:普通視圖、大綱視圖、幻燈片視圖、幻燈片瀏覽視圖和放映視圖。
②選定幻燈片:
a.選定單張幻燈片。在普通視圖大綱模式下,單擊“大綱/幻燈片”窗格中的幻燈片圖標;在普通視圖幻燈片模式下,單擊“大綱/幻燈片”窗格中的幻燈片縮略圖;在幻燈片瀏覽視圖下,單擊幻燈片的縮略圖。
b.選定多張連續的幻燈片。可先選定第一張幻燈片,然后按住Shift鍵,再單擊最后一張幻燈片,則兩張幻燈片之間的所有幻燈片將被選中。
c.選定多張不連續的幻燈片。可按住Ctrl鍵,依次單擊所要選擇的幻燈片。
③插入新幻燈片:
a.選定要插入新幻燈片位置之前的幻燈片。
b.單擊“插入/新幻燈片’’命令;或單擊格式工具欄中的新幻燈片按鈕;或在普通視圖的幻燈片模式下,直接按Enter鍵。
c.在出現的幻燈片版式任務窗格中,選擇一種需要的版式,即可向新插入的幻燈片中輸入內容。
④移動幻燈片:最簡單的方法是先選定欲移動的幻燈片,然后將其拖動到所需位置即可。
⑤刪除或隱藏幻燈片:用鼠標選中要刪除的幻燈片再按De1ete鍵,或單擊快捷菜單中的刪除幻燈片命令等。
(4)演示文稿的外觀設計
①應用設計模板:選擇“格式/幻燈片設計”命令,或者在幻燈片窗格的空白處點擊,從打開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幻燈片設計”命令,打開“幻燈片設計”窗口,從中選擇需要的模板即可。
②改變幻燈片版式:選擇“格式/幻燈片版式”命令,或者在幻燈片窗格的空白處點擊,從打開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幻燈片版式”命令,打開“幻燈片版式”任務窗口,從中選擇需要的版式即可。
(5)設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
①添加動畫效果:打開想要添加動畫的幻燈片;執行“幻燈片放映/自定義動畫”命令;選中要添加自定義動畫的對象;在“自定義動畫”任務窗格中單擊“添加效果”按鈕。
②設置幻燈片問的切換效果:選擇要設置切換效果的連續的或不連續的多張幻燈片(也可以只選一張);單擊“幻燈片放映/幻燈片切換’’命令,彈出幻燈片切換任務窗格;選擇一種切換方式,設置切換的速度和聲音;選擇換片方式;設置完畢后,單擊“播放”或“幻燈片放映”按鈕,即可看到已設置好的切換效果。
(6)添加超鏈接
利用“動作設置”創建超鏈接;利用超鏈接按鈕創建超鏈接;利用動作按鈕來創建超鏈接。
考點四 寫作能力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符號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
1.文章的構成要素
(1)材料
所謂材料,簡單地說,凡是用以提煉、表現主題的事實與觀念,都可稱為材料。
(2)主題
主題是作者在文章中通過全部材料和表現形式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觀點。
(3)結構
結構就是文章內部的組織構造,是文章的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間的內在聯系及展開序列,是作者組織安排文章內容的具體方式。
(4)語言
語言是制作文章的工具,它是表達思想、構成文章的物質手段;語言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二者之間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5)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主要包括敘述、描寫、議論、說明和抒情五類。
2.記敘文寫作
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1)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是記敘文的六要素。
(2)記敘文的敘述順序
一是按時問順序安排情節,包括順敘、倒敘、插敘等;二是按空間順序安排內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門別類敘述內容。
(3)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4)記敘文的寫作技巧
①寫人技巧。確定文章的中心;選擇典型的事件;抓住人物的特征;講究寫人的角度。
②敘事技巧。敘事類記敘文以敘述事件為主,突出事件發生、發展和解決的過程。在敘事時可采用虛實法、抑揚法、離合法、懸念法。
③寫景技巧。寫景記敘文是指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的記敘文。景物描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確立寫景的順序;抓住景物的特征;注意思想感情的表達。
④狀物技巧。狀物的記敘文,是通過描述某物,來表明作者的某種思想、某種感情。這類文章的特點在于把比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體、形象的事物當中,文中既有對所寄托事物的具體描述,又有對所寓之理和所抒之情的充分闡發。
3.議論文寫作
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錯誤觀點。
(1)議論文的種類
①立論文。立論文的特點是:針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正面闡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同時用充足的有說服力的論據來證明所提出的論點。立論文的寫作要求有:要對論述的問題有正確的看法;要用充足有說服力的論據;要言之有理,合乎邏輯。
②駁論文。駁論文的特點是:針對對方的觀點加以批駁,在批駁的同時闡述自己的觀點。駁論文中的“駁”主要包括: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2)議論文的三要素
①論點。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度。
②論據。論據就是證明論點的材料、依據,根據其本身的性質和特征,可分為事實性論據和理論性論據兩類。
③論證。從形式邏輯角度說,論證是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全部邏輯推理過程,這個過程表示論據和論點之間是用何種邏輯的方法聯系起來或統一起來的。
(3)議論文的寫作技巧
①擬好題。議論文擬題的基本要求是:在準確的基礎上力求醒目、舒暢。具體而言,可形象,可簡潔,可別致,可整齊,不一而足。
②開好頭。議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亮”。短,即要簡潔,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快,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的話題。亮,即要有精彩的開頭,能夠吸引讀者,給讀者留下好的印象。
③重視首句和末句。議論文常見的論述模式是:首句為小論點或承上啟下的過渡詞句;中間圍繞小論點,運用恰當的事實、理論論據進行分析說理;最后結合論述內容寫一兩句小結的話語。
④論據鮮活。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一篇議論文只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不能稱為文章的,它還必須有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⑤結好尾。好的議論文結尾當如豹尾,響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奮進。
移動端訪問:小學《綜合素質》考點預測歸納: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