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素質復習資料4.2科學常識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21
494

四、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的概念
環境科學是研究人類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人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它是-門綜合性很強的新興科學,是以人類與其生存環境構成的“人類-環境”系統
為對象,應用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地質學、自然地理學、土壤學、氣象學和醫學等學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類與其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和相
互調適,研究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的變化及其評價、預測、控制、改善和保護的科學。
(二)環境科學發展的現狀
1.環境問題與環境科學
(1)人類目前面臨的環境問題,已日益影響到人類的正常生活。這些環境問題主要有人口問題、能源問題、資源問題和環境保護問題。
(2)環境問題主要是由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飛速發展引起的。人類活動使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影響人類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給人類直至后代帶來災害,這就是環境問題的實質。
(3)目前的環境科學已由過去單純的從環境問題出發的研究發展到從環境整體出發,進行跨學科合作的整體性研究;研究方法上也開始運用系統方法,以微觀和
宏觀相結合的方法,以整體觀念剖析環境問題,更加注意對生命維持系統的研究,擴大生態學原理的應用范圍:已注意開展對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國際性研究,發展高
效益的環境污染控制技術。
2.生態科學
生態科學是研究生物體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門學科,又稱為環境生物學。按其研究的
對象。生態學又可以分為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和群落生態學。目前,生態學研究的重點正轉向以人“類社會為主體,重視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因而在社會
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正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1)生態系統。在地球表面的-定空間中,生物群體與無機環境通過能量轉換與物質循環聯結成-個整體。生態系統,按其環境特征可分為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
(2)生態平衡。生態平衡又稱“自然平衡”。在自然界中,不論森林、草原還是湖泊,都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水、土壤、空氣、溫度等非
生物成分所組成。每-個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統-綜合體。它們之間通過相互作用達到-個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稱為生態平衡。
(3)生態安全。生態安全是以生態學方法來定義環境保護論之外的人類安全行為,并用于評定對人類社會的未來安全有著極為密切的四種發展關系:人與自然環
境之間;不同的人群之間;人與其他物種的數量之間:人與病原微生物之間。生態安全將取決于保持這四種關系中任何-種的微妙平衡。
(4)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包括遺傳多樣性、生物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三)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其1987年發表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概念。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
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雖然可持續發展概念是從生態學的角度提出的,但是。它實際上涵蓋了自然環境的改善、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三個層次的
內容。第-,可持續發展并不否定經濟增長,但需要重新審視如何實現經濟增長。第二,可持續發展以自然資源為基礎,與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第三,可持續發展
以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和社會進步相適應。
2.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
境與發展大會,是聯合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級別最高、參加人數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次國際會議。大會通過了《關于環境與發展的里約熱內盧宣言》(又稱
《地球憲章》)、{21世紀議程》、《關于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等重要文件,有150多個國家簽署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這是-次
拯救地球的歷史性盛會,是國際社會對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在認識史上的-次大飛躍,第-次從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有機聯系的高度,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及其行動
綱領——《21世紀議程》,確定了面向21世紀國際環境和發展合作的原則,將可持續發展由概念、理論推向行動。在國務院各有關部門、機構和社會團體的廣泛
參與下,經中外專家的共同努力,于1993年4月完成了《中國21世紀議程》的第-稿,此項工作完成后,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個編制國家級21世紀議程的國
家。
移動端訪問:小學綜合素質復習資料4.2科學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