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素質熱門考點5.1信息處理能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2-03
711

2.順序數據
通過順序量表獲得的數據,數據有大小、高低之分,可根據程度做一個順序的排列。
這種數據就是有順序的,但數據間沒有相等單位,不能直接進行數學四則運算。
3.等距數據
通過等距量表獲得的數據,數據有等距單位,可以進行加減運算,但沒有絕對零點,故不能做比率陳述。
4.比率數據
通過比率量表獲得的數據,數據不僅有等距單位,也有絕對零點,可以進行四則運算。
例如,學生身高、體重。
(二)數據描述
對測量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客觀的整理,使其條理化,能夠清晰地反映出觀察對象的特征。描述方法有以下幾種:
1.制作統計表
(1)概念:以表格形式整理測量所獲得的數據,用來反映觀察對象的性質或特征。
(2)結構四要素:
①標題:統計表內容所描述的對象。
②標目:數據所要說明的項目,分主語和謂語,主語是統計表反映的對象,謂語是說明主語的統計指標。標目有橫標目和縱標目,習慣上把主語放在橫標目上,謂語放在縱標目上。
③線條:用來分割標目,放人數據。
④數據:測量所得的數據。
(3)基本結構格式
(4)類型
①單向表:數據所反映的對象以一個維度進行分類。
②雙向表:按兩個維度對數據反映對象進行分類。
2.制作統計圖
(1)概念:以幾何圖的形式表達統計表中數據的數量關系,優點是更加直觀,易于理解。
(2)類型:條形圖、餅狀圖、直方圖、枝葉圖、線形圖、象形圖等。
3.計算統計量
統計量就是描述樣本特征的數,包括集中量(算術平均值)、差異量(標準差)、相關量(相關系數)等等。
(1)集中量:代表一組數據典型水平或集中趨勢的量,反映了觀察到的數值向某一點集中,從而反映出觀察對象總體的趨向特征。包括算術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加權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其中算術平均數用的比較多。
算術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原始數據計算法、頻數分布表計算法、簡化值計算法。
(2)差異量:表示一組數據變異程度或離散程度的量,反映了觀察對象總體內部個體間的差異情況,同時也反映了觀察對象總體分化的特征。包括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差、方差、標準差。
(三)數據分析
1.統計推斷
(1)概念:根據對樣本進行觀察得到的數據,進行概括性分析、論證,在一定可靠度上推測相應的全體特征。
(2)本質:以統計量來推斷總體參數,建立樣本數據特征與總體數據特征之間的關系。
樣本是從總體中以一定的方法選取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個體。對樣本的觀察和研究是為了作出對總體的認識,方法就是根據樣本的數據特征來推斷總體的數據特征。
(3)統計推斷的兩個方面:
①參數估計:根據樣本統計量的值來推斷總體相應參數的值。
包括根據樣本平均數推斷總體平均數,根據樣本的方差推斷總體的方差,根據樣本的相關系數推斷總體的相關系數等。
②假設檢驗:由樣本統計量的值與總體參數值的關系,對總體參數作出假設,并進行檢驗。包括參數假設檢驗和非參數假設檢驗。
2.借助Excel和SPSS進行測量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1)Excel:電子表格處理軟件,集處理表格、數據管理和統計圖繪制于一體。
(2)SPSS:統計分析軟件,基本功能包括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圖表分析等。
六、課件設計與制作
(一)課件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步驟
1.根據教學課題和教學目標確定課件設計思路。
2.研究教材內容,撰寫課件稿本。
3.搜集媒體素材,制作合成課件。
4.試用課件,修改完善。
(二)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
1.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PPT)
教學活動中最常使用的制作演示文稿和課件的工具。
(1)可以用來制作以下課件:
靜態課件:文字、圖片、影音、表格等;動畫課件:以動態展示教學內容;交互課件:能與用戶自由交互。
(2)PPT課件制作要注意的問題
教師切忌用它替代傳統板書,要深入掌握該工具的各種功能,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以清晰的教學思路,來收集制作課件的材料,精心地利用其各種功能,將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材料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編輯起來,從而更好地向學習者呈現教學信息,使教學生動,達到效果最大化。
2.Flash
動畫制作軟件。
以nash制作課件有兩種情況:
①在PPT課件中插入動畫,模擬特定的現象或場景,增強教學效果。
②作為獨立課件制作工具,充分發揮動畫功能,制作課件集成音頻、視頻及文字、圖片等。
3.Authorware
多媒體制作軟件,制作比較方便。
4.Photoshop
圖像處理軟件,主要處理以像素所構成的數字圖像。
移動端訪問:小學綜合素質熱門考點5.1信息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