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素質熱門考點3.2教師職業行為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0-08
702

第二節 教師職業行為
高頻考點提要
1.教師職業行為規范解讀;2.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處理好的幾大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教師與同事的關系和教師與教育管理者的關系。
高頻考點速記
一、教師職業行為規范解讀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思想層面的認識,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須以基本職業道德要求為指導,將規范要求轉化為實際的職業行為。從教師的角度講,教師的職業行為是其專業化的體現,決定著教師專業發展的長遠性。從學生的角度講,教師的行為舉止是學生的榜樣,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著學生的思想建構和品德養成。教師職業行為規范,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面:教師思想行為規范、教師教學行為規范、教師人際行為規范、教師儀表行為規范、教師語言行為規范。
(一)教師思想行為規范
首先,教師要做到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社會主義,認真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遵紀守法,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
其次,教師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揚無私的精神,樂于奉獻。
最后,教師還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依法行教,不從事有償家教,不利用職權向學生或者學生家長索要禮物、錢財或讓學生家長為自己提供個人服務,不接受學生家長的宴請及其他類似要求,時刻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
(二)教師教學行為規范
教學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規范教師教學行為是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客觀要求。
首先,教師要端正教學態度,嚴肅對待教學工作,熟悉教材,認真備課,組織好課堂教學。
其次,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創造輕松的學習條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課堂要表達清楚、板書規范,認真完成教學計劃;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按時上下課,不遲到、不缺課、不拖堂。不隨意占用學生音、體、美課或者班會、自習課的時間,不給學生增加課業負擔。
最后,教師在課下要認真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用心編制練習題,把握好指導學生的每一個環節,幫助學生改正學習上的錯誤,包括態度、方法等。
(三)教師人際行為規范
首先,教師對待學生要永遠保持愛心和耐心,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耐心輔導,不急不躁、不偏不袒,與學生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守護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其次,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要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再次,教師與同事之間要保持協同、向上的合作關系,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樂于助人。
最后,教師對于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服從安排,積極配合,協助管理者圓滿完成任務,提升自身的素養。教師還要以主人公的精神積極參與管理事務。
(四)教師儀表行為規范
首先,教師的儀表行為要以學生的欣賞水平為前提。教師必須在為人師表的宗旨下,服飾打扮整潔樸實、美觀大方,充分地把自己的審美觀點和精神風貌呈現給學生;言行舉止,應謹慎謙和、文明禮貌;為人應熱情真誠、落落大方,給學生樹立一個既值得尊敬,又和藹可親的形象。
其次,教師的儀表行為要與自己的性格特點相得益彰。教師在自己的自身儀表行為的塑造中,需要充分地考慮到自己的性格特征,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努力創造具有自己特點的鮮明的個性風度。
再次,教師的儀表行為符合自己的年齡特點。教師的儀表行為要相應地適合自己的年齡特點,展現出自己獨具的神采。
最后,教師的儀表行為要與課堂教學的情調相適應。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安排授課氣氛、情調,以便更有效地調動各方面因素傳情達意、相互輝映,使其能更好地與原內容保持審美情趣上的協調一致。
(五)教師語言行為規范
首先,教師要使用普通話,邊遠地區的教師也要通過媒體及其他途徑練習普通話,力爭發音標準。教師的課堂用語、語法要規范,避免方言、土語,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詞語和語法。
其次,語義要明確、表達要清楚,這需要教師熟悉學科知識,思路清晰。教師要不斷修煉語言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簡潔明了地傳授知識,解答問題。
再次,語句要完整,上下連貫、有邏輯性。課堂教學切忌教師言語斷層、表達混亂、自相矛盾。教師使用規范、正確的語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也可以增加教師的個人魅力。
最后,教師還要注意與時俱進、豐富語言,學會用學生熟悉、喜歡的語言表達教學內容,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加親和力,幫助教育教學取得好的效果。
移動端訪問:小學綜合素質熱門考點3.2教師職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