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前模擬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8-27
472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主張應該按照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對兒童分階段進行教育,他首次提出了“教育應該遵循自然”的觀點。專家點撥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學思想是歷年考試的重要考點,出題頻率非常高,可以以各種題型出現,考生要重點掌握。
2.D【解析】2歲半到3歲間,嬰兒開始逐漸使用“我”來取代自稱名字,掌握代名詞“我”,這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標志,幼兒終于能把作為主體的自己和周圍的客體分別出來,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自我認識。
3.D【解析】從3個半月尤其是4個月開始,隨著嬰兒處理刺激內容能力的增強,他們開始能夠區別熟悉的面孔和其他東西,開始能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現了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性微笑。
4.C【解析】愛心是教師通往每個孩子心靈的橋梁,教師有一顆愛心,才能與幼兒進行良好的溝通并實施有效的管理。
5.C【解析】幼兒德育的重點是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即促進道德行為的形成。
6.B【解析】在人類成長過程中,都會體驗到“分離焦慮”,主要表現為嬰幼兒與親人分離時產生的焦慮反應。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反抗階段——號啕大哭,又踢又鬧;失望階段一仍然哭泣,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能接受母親有規律地離開,并相信母親能按時出現。
7.D【解析】幼兒的情緒具有不穩定性,易產生波動。入幼兒園時,如果孩子哭鬧,家長最好離開。
8.D【解析】幼兒的觀察一般是籠統的。看得不細致是幼兒觀察力的特點和突出問題。
9.A【解析】題干中涂爾干的這段話反映了教育具有社會性。
10.A【解析】佝僂病是由于維生素D或鈣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的簡稱,是幼兒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失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其主要特征為正在生長的骨骺端軟骨板不能正常鈣化而致骨骼病變,主要見于2歲以內嬰幼兒。
專家點撥考試大綱中明確規定,考生要“了解幼兒衛生保健常規、疾病預防、營養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相關考點經常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的形式出現。
二、簡答題
11.【答案要點】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的重點主要有:
(1)教育計劃和教育活動的目標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兒現狀的基礎上。
(2)教育內容、方式、策略、環境條件是否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3)教育過程是否為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并符合其需要。
(4)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群體需要與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
(5)教師的指導是否有利于幼兒主動、有效地學習。
12.【答案要點】幼兒園一日活動是指幼兒園每天進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動。幼兒教師應充分認識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種活動的教育價值,通過合理組織、科學安排,讓一日活動發揮一致的、連貫的、整體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動之中。要充分發揮一日活動的整體功能,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一日活動中的各種活動不可偏廢。幼兒一日中的一切活動都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對幼兒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顧此失彼,隨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種活動。
(2)各種活動必須有機統一為一個整體。要將幼兒的每種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教育的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標滲透到各種活動中,每個活動怎樣圍繞目標來展開,就成為實踐中應當特別關注的問題。
專家點撥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安排與幼兒的身心發展密切相關。考生在復習時,要熟悉幼兒園一日生活的主要環節,理解一日生活的教育意義。
三、論述題
13.【答案要點】幼兒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階段,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對幼兒實施的品德教育。實施幼兒德育的途徑如下:
(1)日常生活是實施幼兒德育最基本的途徑,幼兒德育應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2)專門的德育活動是實施幼兒德育的有效手段。專門的德育活動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與德育的內容與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行為表現,有目的、有計劃組織的德育活動,也就是為實現某項德育內容而組織的教育活動。
(3)利用游戲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自發地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實踐一定的社會行為,體驗一定的社會情感,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難以替代的效果。
四、材料分析題
14.【答案要點】小凱和小麗的特點分別是:小凱的自我控制能力強,堅持性好,自我調節能力強,有策略。小麗的自我控制能力強,反應快,有策略。
評價:活動中反映了幼兒之間比較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說明平時教師可能比較注重幼兒在自由活動中各項能力的培養,符合幼兒園自由區域活動組織的要求。
教師的應對方法:在小凱和小麗之間發生整個事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旁觀為主,有必要做些記錄。事后可以就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一些交流與引導。
理由:自由區域活動的特點是以幼兒自主活動為主,在沒有發生幼兒無法解決以及危險性事件的情況下,教師應該扮演旁觀者、記錄者、引導者的角色。
專家點撥本題提出的問題較多,要求考生回答小凱和小麗的特點、給出評價和教師的應對方法,說明理由。考生在作答時。應一一注明清楚,避免遺漏。
15.【答案要點】愛、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把對學生嚴格的要求與愛護、尊重、理解、信任結合起來。這條原則體現了社會人道主義的精神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存在的缺點錯誤,既要嚴肅批評,也要熱忱幫助,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杜絕冷嘲熱諷、揶揄挖苦等傷害學生感情的做法。案例中的老師在幼兒尿褲之后。既沒有責備她,也沒有置之不理,而是站在幼兒的角度安撫幼兒焦急的情緒,幫助幼兒換褲子,同時又真誠地與幼兒交流,反映了教師對幼兒的愛與尊重,在此基礎上還要求幼兒以后要注意避免該問題的發生,表現了對幼兒的嚴格要求。這位教師用實際行為體現了愛、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德育原則。
五、活動設計題
16.【參考設計】
潔白的牙齒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牙齒,了解牙齒的功用。
2.知道如何才能長出整齊、潔白的牙齒。
3.使幼兒懂得如何保護牙齒。
二、活動準備
1.牙齒的掛圖。
2.關于保護牙齒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1.呈現牙齒的掛圖,引導幼兒觀察牙齒。
(1)呈現牙齒的掛圖。
(2)引導幼兒觀察牙齒,包括牙齒的顏色、大小、形態。
2.讓幼兒互相觀察牙齒。
(1)讓幼兒互相觀察牙齒的顏色和整齊度。
(2)比較誰的牙齒更加整齊、潔白。
3.引導幼兒思考并討論。
為什么有的人牙齒整齊、潔白,而有的人牙齒不整齊、發黃或發黑?
4.介紹如何才能生長出整齊、潔白的牙齒。
(1)換牙時應注意不用手搖動松動的牙齒。
(2)換牙時不要吃很多軟糖。
(3)堅持早晚刷牙。
5.呈現有關保護牙齒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如何保護好牙齒。
(1)酸甜食物會破壞牙齒的保護層,使牙齒受到細菌的侵害,因而睡前不應吃酸甜食物。
(2)堅持早晚刷牙,能夠清除口腔和牙縫中的食物殘渣,殺滅口腔中的細菌。
6.教師進行小結。
想擁有整齊、潔白的牙齒,就要注意保護牙齒。
移動端訪問: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前模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