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前沖刺卷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9-19
44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盡可能想出更多的解題思路,這種教學方式是為了訓練學生的( )。
A.發(fā)散思維
B.形象思維
C.抽象思維
D.直覺思維
2、依據(jù)經(jīng)驗或直覺選擇解法的方式是( )。
A.推理式
B.啟發(fā)式
C.算法式
D.演繹式
3、為了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統(tǒng)一起來而提出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fā)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高速度原則
D.高難度原則
4、一位教師經(jīng)常會反思同事們怎樣看自己,領導覺得自己干工作怎么樣,這個教師目前處于的階段是( )。
A.關注學生
B.關注生存
C.關注情境
D.虛擬關注階段
5、直接認知被評價者的最好方法是( )。
A.觀察
B.測驗
C.調查
D.談話
6、荀子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這句話所體現(xiàn)的教學原則是(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量力性原則
7、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給予的反饋,有時也稱結果知識的反饋是( )。
A.內部反饋
B.外部反饋
C.動覺反饋
D.過程反饋
8、班集體生活與成員意愿的集中反映是( )。
A.共同的目標
B.班風
C.群體意識
D.班集體輿論
9、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 )。
A.朱熹
B.孔穎達
C.夸美紐斯
D.斯賓塞
10、需要調整原有的經(jīng)驗或對舊經(jīng)驗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后才發(fā)生遷移。這是( )。
A.一般遷移
B.同化遷移
C.順應遷移
D.重組遷移11、“兒童中心主義”教育理論,違背了( )。
A.間接經(jīng)驗與直接經(jīng)驗相結合的規(guī)律
B.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C.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D.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規(guī)律
12、為班級授課制奠定理論基礎的是( )。
A.洛克
B.杜威
C.夸美紐斯
D.赫爾巴特
13、“夫子循循然善誘也,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句話所體現(xiàn)的德育原則是( )。
A.尊重與嚴格要求原則
B.導向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疏導原則
14、學生從道德上理解道德規(guī)范并不很難,但是要真正把這種要求轉化為個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須經(jīng)過道德實踐的親身體驗,其中轉化的“催化劑”是( )。
A.道德動機
B.道德評價
C.道德行為習慣
D.積極的道德情感
15、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分析與傳統(tǒng)心理學的分析的主要差異是( )。
A.強調解題過程分析
B.強調解題策略分析
C.強調知識與人格特征相互作用分析
D.強調不同類型知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分析
16、學習新信息對已有舊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攝抑制
B.倒攝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7、學校的基本功能是( )。
A.為社會政治、經(jīng)濟制度服務
B.為繁榮文化服務
C.能實現(xiàn)人口的控制
D.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
18、孔子提出了“力行而近乎仁”這一觀點,它所反映的德育原則是(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知行統(tǒng)一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9、學校組織教育和教學工作的依據(jù)是( )。
A.課程目標
B.課程標準
C.課程計劃
D.教科書
20、在小學教學教科書中,“統(tǒng)計與概率”這一內容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方式編排,使關鍵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復出現(xiàn),逐步擴展,這種教材編寫方式屬于( )。
A.單一式
B.活動式
C.螺旋式
D.直線式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兒童的學習有哪些特征?
22、簡述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措施與方法。
23、簡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具體內涵。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趙某是五年級學生,他特別喜歡球星梅西,把頭發(fā)剃成足球樣式形狀,第二天便來學校上課,剛走進教室,被老師看見,老師便對他說:“你的發(fā)式太怪了,把頭發(fā)再去剪剪,恢復正常了再來上課,順便讓你爸爸媽媽來學校一趟。”趙某回家后,將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家長便一起來學校,學校老師要求趙某剪掉頭發(fā),并不準許他上課。家長帶他去將頭發(fā)剪成光頭,第三天又來學校,沒想到學校老師卻說哪有學生光頭來上課的,依然不允許其上課,家長只好找到校方領導,校方說不準許其上課。家長說:“可否戴帽子上課?”校方說:“行,等頭發(fā)長長了再來上課。”家長為讓趙某學習,找到教育局反映情況,教育局要求準許趙某上課,并且在校期間(要遵守學校紀律)趙某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學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以趙某光頭損壞學校形象為由仍然不允許趙某上課。
問題:
運用相關的教育法規(guī)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學原理回答:學校這樣做是否合理?為什么?
25、六(2)班是某小學有名的亂班,上課紀律混亂,打架成風。班上有一名“在野學生領袖”,喜好《水滸傳》人物,常常“為朋友兩肋插刀”。打架時,只要他一揮手,其他人就蜂擁而上。班上正氣不能抬頭,班干部顯得軟弱無力,全班同學的學習成績逐步下降。
問題:
(1)如何將亂班轉化為優(yōu)良的班集體?
(2)如何正確對待和教育轉化“在野學生領袖”?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2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小題計分,40分)
26、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分析從萬以內的數(shù)到億以內大數(shù)的學習中所采用的數(shù)學思想。
(2)如何指導高年級段小學生學習相關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
(3)根據(jù)擬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設計課程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并簡單說明理由。
27、問題:
(1)試簡要說明“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
(2)如指導高年級小學生學習“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試擬定教學目標。
(3)根據(jù)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三道練習題,并說明設計意圖。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前沖刺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