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全國中學綜合素質真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09
561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王老師走進教室,笑容滿面地對同學們說:“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這節語文課讓我們一起走進雪的世界,好好玩一下吧!”學生們歡呼雀躍,奔向門外。他們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討論雪花的形狀、特點,王老師也和學生一起觀雪、玩雪,即興吟詩作對……下課時間快要到了,王老師召集大家說:“下午作文課的任務是寫一篇記敘文,我相信大家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后來,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感受,寫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問題: 請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王老師的教學行為。(14分)
31.材料:
班里新轉來一位貧困學生,由于遭遇了種種生活的變故而悲觀消極,不認真學習,不愿意和同學交往,不信任老師。蘇老師細心地觀察這位新同學,主動和他交流,但沒能使他有所改變。一天早上,蘇老師發現學校新栽下的小樹需要護理,就請這位同學跟他一起去照顧小樹。在勞動過程中,蘇老師很自然地從討論小樹的成長入手,和他探討人生問題,他的眼睛里第一次充滿了興奮的神采。后來,這位新同學慢慢變得積極、活潑起來。
問題: 請從教室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蘇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32.材料:
朋友與信
梁漱溟
朋友相信到什么程度,關系的深淺便到什么程度。不做朋友則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負責。交情到什么程度,就負責到什么程度。朋友不忠,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夫婦之間處不好是一樣的缺憾。交朋友時,要從彼此心性認識,做到深刻透達的地方才成。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關系過密切了。
朋友之道,在中國從來是一聽到朋友便說“信”字。但普通之所謂信,多半是“言而有信”的意思,就是要有信用。這樣講法固不錯;但照我的經驗,我覺得與朋友往還,另有很重要的一點;這一點也是信,但講法卻不同,不是信實的意思,而是說朋友與朋友之間要信得及,信得過。所謂知己的朋友,就是彼此信得及的朋友。我了解他的為人,了解他的智慧與情感,了解他的心性與脾氣。清楚了這人之后,心里便有把握,之道他到家。朋友之間,要緊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了解之謂也。片面的關系也不是朋友,必須是兩面的關系,才能發生好的感情。因為沒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既成朋友,則無論在空間上隔多么遠、在時間上隔多么久,可是我準知道他不敢背離;此方可謂之為信。
問題: (1) 朋友之道中的“信”,作者的看法和普通的看法有什么不同?(4分)
(2) 作者認為,什么樣的朋友才“可謂之為信”?(10分)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古詩“一種春聲渾難忘,最是長安課歸時”,表現了對童年放學后那歡快之聲的深深懷念。今天,校園的哪一種聲音讓你“渾難忘”呢?是上下課的鈴聲、窗外的鳥鳴,還是老師娓娓的講課、同學瑯瑯的讀書聲?或者是……
請以“最難忘,校園的那一種聲音”為題,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
移動端訪問:2012年上半年全國中學綜合素質真題